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问答

战后房产(上世纪日本地产崩盘)

琦燕
琦燕 2024-01-29 【问答】 561人已围观

摘要[db:Intro]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日本战败国的地位,因此日本的经济受到了重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恢复。不过后来在美国的扶持之下,日本很快就摆脱了窘境,凭借着强大的工业基础,加之美国给予的巨大帮助,日本经济很快就重新发展了起来,甚至超过了大部分欧洲国家。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日本就一跃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且在这个地位上整整保持了40多年。

而且随着战后日本的人口政策,日本人口很快就迎来了飞速的提升,随着日本经济进入了新的阶段,日本的人口也成功破亿。作为一个狭小的岛国,土地资源意识都是限制日本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人地矛盾也愈发激烈。因此,当时很多日本商人都看中了房地产业,毕竟住房问题是急需要解决的,也正是如此,日本的房地产很快就迎来了飞速的发展,房价也在一路飙升,甚至还超越了美国。

记得当时房地产事业的火热,很多民众也陷入到了盲目的买房之中,因为他们坚信土地不会贬值,买房就是最好的投资。当时日本民众最喜闻乐见的话题就是关于房子的讨论,大家都非常看好日本的房地产业,也将其视为超越美国的一大经济势头。不仅民众看好,当时的很多企业也纷纷看好日本的房地产业,而大量资金也都流入了楼市之中,所有人都在做着暴富的美梦。

不过日本人并没有意识到,随着日本城市化的不断提高,日本的老龄化也渐渐趋于严重,人口福利也早已不复存在。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日本的房地产业实际上已经埋下了危机的伏笔,泡沫经济随时都可能摇摇欲坠。

而在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日本的房地产业果然相应崩盘,很多千万富翁都一夜变成负资产,整个房市境况一片惨淡。而在这次崩盘之后,日本还悟出了一个道理,沿用至今。在泡沫经济垮台之后,日本人深刻的意识到,只有实业才能真正的支撑起一个国家的经济,而这个道理也一直被日本奉为圭皋,沿用至今。

楼市崩盘的日本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明确,所谓“美国和日本当年选择挤破房地产泡沫”的说法是错误的。这种说法,意味着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还是2008年的美国,都是主动“挤破”房地产泡沫,这是有悖历史事实的。

事实上,这两个国家都是属于“被刺破”。

概述

美国雷曼兄弟破产,次贷危机的爆发,给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金融风暴,严重冲击了世界经济。这个问题,根本原因是由于雷曼兄弟银行对次级贷的管理和无度发行金融衍生产品造成,是美国金融体系内问题造成的蝴蝶效应。此事件距离我们较近,大家会有比较切身的感受,我们不必赘述。

而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无论由生至死,都是由于外部压力催生、催大。最终刺破泡沫,不是不保,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一声叹息后的无奈。

看到有说“美国和日本挤破房地产泡沫是明智的”的说法,不禁令人哑然,真是“月亮都是外国的圆”了,多么可笑且可悲的理论!

那么,日本的房地产危机的本质是什么?是谁催生了日本房地产的泡沫,是谁害了日本?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前世与背景

大家都知道,每一次战争都催生无数的新科技。战后的日本,迅速倒向美国,成为美国埋在东亚的一颗战略棋子。利用二战期间发明的若干新科技,日本迅速在纺织、钢铁行业占领市场,尤其是对美贸易中,逐级形成了极大的贸易顺差。之后,在家用电器、汽车、半导体、精密仪器等行业又大大挤占了美国的市场份额。

日本产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几乎使当时的美国毫无还手之力,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968年,日本在与德国结束了胶着10年的西方国家老二争夺战,坐稳了亚军并直逼威胁美国老大宝座。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日本的野心让美国感受到了浓浓的威胁味道。

利用日本金融、信息和知识产业等发展滞后,经济结构扭曲,高度依赖制造业且内需不足、市场严重依赖出口的致命缺陷。贸易战从美日的钢铁贸易开打,直至1983年双方签订《日美特殊钢贸易协定》,日本妥协认输而挥刀自宫,实行特殊钢资源自主限制。

但美国对日本的打压不会因为日本的自缚而休止,“趁你病要你命”才是美利坚的处事法则。钢铁贸易战之后而来的是:彩电贸易战、半导体贸易战、汽车贸易战、电信贸易战等等的轮番轰炸。

在一场场的贸易战背景下,美国掀起“日本威胁论”,联合德、法、英三国与日本谈判,最终签署了世界闻名的“广场协议”,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

小结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前世,是其经济高速发展,使美国感受到严重威胁时的打压。各种贸易战之后,金融体系脆弱的严重问题被美国充分利用,并成为了击垮日本的导火索。

“广场协议”的恶果

“广场协议”签订后,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日元的升值,点燃了日本经济结构性问题的炸药包。大量资本流入,冲击日本相对脆弱的金融体系。资本迅速推高日本的股市与地价,股市暴涨、地价节节攀高,经济迅速泡沫化。

从以上1955-1991年的地价走势图(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可以自购土地自建房屋,故不宜以房价为考量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地价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前,呈30度左右的仰角速率跟随经济增长而上涨。但1985年之后,上涨速度陡然加快,仰角达到45度+。

与地价相对应的是房价暴涨:

1989年的东京银座5丁目,当年的土地公示价格1.1亿日元/平米(97万美元/平)。

这一点让我们不得不相信,所谓“一个东京可以把美国买下”绝非妄言,当时的日本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已经到了令人诧舌的地步。

但这时的日本没有采取相应的管控,而是:

坐视日经指数每年以30%、日本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容忍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旁观泡沫膨胀并对资本过度投机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日本还在1987年实施降息,将实际利率降到2.5%,试图以泡沫、通胀来维持经济高增长。

大家可以想象,地价以每年15%的增长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最终,资本堆积在股市和楼市中,形成了巨大的泡沫,在日本政府的放任中,到达了一个世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日元持续升值5年后,世界资本疯狂流出日本,股市、楼市一片狼藉,哀鸿遍野,好比一颗经济原子弹在整个日本国土爆炸,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发展。看下图:

可见,1993年以后直至2018年统计时点,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在4.4万亿美元上方高位震荡,以往高速发展的趋势在打压下被扭转。

小结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根本上是一场金融的战争。是日本外汇管理过度自由化、放任国际资本进出国门横行无忌的恶果。

一切都源于美国的打压,和日本对《广场协议》的错误估计,由它诱发了日本经济先天缺陷疾病,以及日本当时错误的经济政策,最终导致失控。

回天无力的日本,泡沫因国际资本而吹大,也因国际资本而破灭,这才是本质。日本国民当时的疯狂,是由国际资本而点燃,也由其而被浇灭。

总结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当年的日本,与中国的现在何其相似。同样是经济高速发展,让美国感受到了地位的威胁;同样是从贸易战开始,到科技封锁。

一样的境况,不一样的国家,将是不一样的结果。

战后50年,日本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仅用几年时间连续赶超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和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资本主义强国。日本的贸易和制造业直逼美国,在电子汽车钢铁和造船等领域更是将美国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日本经济实力达到美国一半,外汇储备超过4000亿美元,占世界外汇储备的50%。日本人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土地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土地。弹丸岛国的日本房地产总价值超过地大物博的整个美国,日本平均房地产价格是美国的100倍,东京大阪的价格是纽约、芝加哥的几十倍。日本人买下纽约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洛克菲勒中心和美国人最骄傲的产业好莱坞影片公司。尤其是日元大幅度升值使得日本人极其富有备感自豪,资金指处所向披靡。伴随“国富民强”,大量新资金没有去处,只好集中和积聚在十分有限的土地上,造成土地和房屋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价格和泡沫与日俱增。

日本房地产发展在世界各地中有其特殊性。日本土地狭小,人口众多,加上经济高度发达,房地产开发从战后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伴随经济和房地产开发,土地价格尤其是主要城市的土地价格不断上涨,高度垄断集中,1985年东京大阪的土地价格比战后初期猛涨了10000倍。但是如果以为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是无可避免的,那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即使是1985年泡沫已经相当严重,如果没有后来5年时间中执行的一系列错误政策,泡沫破裂还是可以避免的。1985年日元升值以及对升值错误的估计和预期,将日本直接推入泡沫破裂前的“最后疯狂”。在5年短暂的“辉煌和灿烂”之后,日本经济和房地产陷入了已经长达14年的萧条和低迷。由此可见,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房地产泡沫以及破裂,都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 日本主要的错误政策是:

第一,利率太低,资金泛滥,引导失误监管失控。

第二,盲目扩大信贷,滥用杠杆作用。

第三,投资投机成风,股市楼市连动,管理监督形同虚设。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

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同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Tags: 百科知识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34348号-2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